也許你聽過息肉這個名詞,但你知道息肉究竟是什么嗎?息肉是肉眼所能見到的突出于黏膜的贅生物,好發(fā)于消化道。在病理組織學上,息肉可以是上皮的增生性病變、炎性病變、真性腫瘤,也可以是結締組織增生或腫瘤所致黏膜的隆起。
息肉以長在大腸最為多見,從形態(tài)上可以分為帶蒂、亞蒂和廣基無蒂;從數(shù)目上可分為單發(fā)和多發(fā)。息肉大小可自數(shù)毫米至數(shù)厘米不等。多發(fā)性息肉通常50~60個,患息肉病時息肉數(shù)目超過100個,多為家族性。
首先說說上皮源性的息肉。食道主要是鱗狀上皮乳頭狀瘤和纖維血管性息肉。
胃息肉大致分為以下6種。
1.增生性息肉,其本質是反應性增生。
2.錯構瘤性息肉主要見于青少年,可有皮膚黏膜黑斑或黑色素沉著。
3.幼年性息肉,常見于兒童,成人也可以發(fā)生,稱為潴留性息肉。
4.異位性息肉,主要由異位的胰腺或十二指腸Brunner腺構成。
5.炎癥性纖維性息肉,是一種罕見的以炎癥性間質為主要成分增生而形成的息肉樣改變。
6.腺瘤性息肉,屬于良性腫瘤。因上皮伴有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屬于癌前病變??梢约毞譃楣軤?、絨毛狀、管狀絨毛狀混合型。本腫瘤癌變率為10%~30%,其中以絨毛狀腺瘤癌變率最高。小腸息肉的發(fā)生率遠遠低于胃和大腸,主要有炎性息肉和十二指腸腺腺瘤、胃底腺異位和胃黏膜異位形成的息肉狀增生。
大腸(盲腸、結腸、直腸)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癥性纖維性息肉,病變與胃息肉相同。炎性息肉和幼年性息肉不會癌變,增生性息肉和Peutz-Jepher息肉癌變幾率很低。腫瘤性息肉包括管狀、絨毛狀、管狀絨毛狀、鋸齒狀腺瘤。目前認為,管狀腺瘤癌變率為5%,管狀絨毛狀腺瘤癌變率為20%,絨毛狀腺瘤癌變率為40%。類癌在腸鏡下,往往表現(xiàn)為小息肉。
息肉除了上皮源性,還有非上皮源性隆起病變,比如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胃腸道間質瘤。血吸蟲卵性息肉是指血吸蟲卵沉積于腸壁并刺激上皮和結締組織增生而形成,其表面被覆上皮可以惡變?yōu)橄侔?/p>
總之,息肉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息肉與腫瘤之間有著一定關系。如果長了息肉,尤其是大于1cm的一定要早切為妥,以防止發(fā)展為惡性腫瘤。切下的組織一定要送病理檢查確定息肉性質,以便進一步治療。